📜  梳状排序(1)

📅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5:26:42.942000             🧑  作者: Mango

梳状排序

梳状排序(Comb Sort)是由Włodzimierz Dobosiewicz在1980年提出的一种排序算法,它是改进的冒泡排序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缩小排序间隔来减少排序中可能产生的小值交换次数,从而提高排序效率。梳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基本思想

梳状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缩小排序间隔来减少排序中可能产生的小值交换次数,从而提高排序效率。

梳状排序的排序间隔开始很大,每次迭代都将排序间隔乘以一个因子(通常为1.3),直到排序间隔等于1时完成排序。在每次迭代中,梳状排序采用类似冒泡排序的思想,将相邻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如果它们的顺序不正确,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算法步骤
  1. 初始化排序间隔为数组长度;
  2. 通过乘以因子(通常为1.3)来缩小排序间隔;
  3. 对数组中相邻的元素进行比较,如果它们的顺序不正确,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4. 重复步骤2-3,直到排序间隔等于1时完成排序。
代码实现(Python)
def comb_sort(arr):
    n = len(arr)
    gap = n
    shrink_factor = 1.3
    sorted = False
    while not sorted:
        gap = int(gap / shrink_factor)
        if gap > 1:
            sorted = False
        else:
            gap = 1
            sorted = True
        i = 0
        while i + gap < n:
            if arr[i] > arr[i + gap]:
                arr[i], arr[i + gap] = arr[i + gap], arr[i]
                sorted = False
            i += 1
    return arr
性能分析

梳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其平均运行时间明显快于冒泡排序,但比快速排序等高级算法稍慢。对于一些中等大小(100-10000个元素)的数据集,梳状排序的效率表现相对良好。由于梳状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为O(1),所以可以在较小的内存空间内进行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