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 R 中使用 Par函数?

📅  最后修改于: 2022-05-13 01:55:23.714000             🧑  作者: Mango

如何在 R 中使用 Par函数?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在 R 编程语言中使用 par()函数。

par()函数用于设置或查询图形参数。我们可以将框架划分为所需的网格,为绘图添加边距或使用 par()函数更改框架的背景颜色。我们可以使用 R 中的 par()函数一次创建多个图。这有助于我们创建具有精细控制的图形排列。

方法 1:使用 par()函数在同一窗口中创建多个图

要在 R 语言的同一窗口中创建多个绘图,我们首先使用 par()函数的 mfrow 参数将框架划分为所需的网格。在这里,我们可以将一个包含网格的行数和列数的向量作为值传递给参数 mfrow,这会将我们的框架划分为具有该行数和列数的网格。

句法:

par( mfrow )

在哪里,

  • mfrow:为网格确定具有行值和列值的向量。

例子:

在此示例中,使用 par()函数制作的 R 语言中的基本多图。在这里,我们将窗口划分为 3X2 网格并在其中绘制图。

R
# divide window into a 3X2 grid
par( mfrow= c(3,2) )
 
# add plots to window
plot( 1:10 )
plot( 1:20 )
plot( 1:30 )
plot( 1:40 )
plot( 1:50 )
plot( 1:60 )


R
# Add margin using par() function
par( mar= c(1,15,15,1) )
 
# create plot
plot( 1:20 )


R
# set axis and tick label size with
# par() function
par( cex.axis= 3, cex.lab= 2)
 
# draw plot
plot(1:20)


R
# set green color for background of plot
par( bg = "green" )
 
# draw a plot
plot( 1:20 )


输出:

方法 2:使用 par()函数增加或减少绘图周围的边距

在这种增加或减少 R 语言绘图周围边距的方法中,用户需要使用 par()函数的 mar 参数。在这里,mar 参数采用具有以下顺序的所有边距值的向量:底部、左侧、顶部、右侧作为值。默认值为 mar = c(5.1, 4.1, 4.1, 2.1)。

句法:

par( mar )

在哪里,

  • mar:确定边距向量,其中边距按以下顺序排列:底部、左侧、顶部、右侧

例子:

在此示例中,我们使用 par()函数的 mar 参数为绘图添加了较大的左边距和上边距。

R

# Add margin using par() function
par( mar= c(1,15,15,1) )
 
# create plot
plot( 1:20 )

输出:

方法 3:使用 par()函数更改轴和刻度标签大小

在这种更改轴和技巧标签大小的方法中,用户需要使用 par()函数的 cex.lab() 和 cex.axis() 参数来分别指定轴标签和刻度标签的大小R语言。 cex.lab 和 cex.axis 的默认值都是 1。

句法:

par( cex.lab, cex.axis )

在哪里,

  • cex.lab:确定轴标签的大小。
  • cex.axis:确定刻度标签的大小。

例子:

在此示例中,使用带有 cex.axis 和 cex.lab 参数的 par()函数绘制了具有大尺寸轴和刻度标签的图。

R

# set axis and tick label size with
# par() function
par( cex.axis= 3, cex.lab= 2)
 
# draw plot
plot(1:20)

输出:

方法四:使用 par()函数改变窗口的背景颜色

要在 R 语言中更改窗口的背景颜色,我们使用 par()函数的 bg 参数。窗口的默认颜色是白色。 bg 参数可以采用任何 R 语言可接受格式的颜色值。

句法:

par( bg )

在哪里,

  • bg:确定窗口背景的颜色。

例子:

在此示例中,使用 R 语言中的 bg 参数制作的基本绘图的绿色背景窗口。

R

# set green color for background of plot
par( bg = "green" )
 
# draw a plot
plot( 1:20 )

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