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编程|建筑桥梁(1)

📅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5:22:47.056000             🧑  作者: Mango

动态编程建筑桥梁

动态编程与建筑桥梁之间的关系在于它们都涉及到一种重复利用已有资源的策略。在建筑桥梁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合理规划桥梁结构和材料,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高的承载能力。同样地,在动态编程中,算法需要根据已有的子问题解来推导出更大规模的问题解。

动态编程的定义

动态编程是一种分阶段求解决策问题的优化技术。这种技术是通过将问题分成若干个阶段,使得每个阶段只需考虑当前状态和前一个状态之间的关系,从而降低问题的复杂度。动态编程常常用来解决最优化问题。

以斐波那契数列为例,该数列定义如下:

  • $f(0) = 0$
  • $f(1) = 1$
  • $f(n) = f(n-1) + f(n-2)$

可以用递归方式为该数列编写一个简单的实现:

def fibonacci(n):
    if n <= 1:
        return n
    return fibonacci(n-1) + fibonacci(n-2)

但是,这种实现方式存在严重的性能问题。在递归调用的过程中,很多子问题被多次计算,导致重复工作量增加。因此,斐波那契数列问题是一个极典型的动态编程问题。

动态规划的三要素

动态编程问题通常具有重叠子问题、最优子结构和无后效性三个特点。而动态规划的解决方法则基于三要素:

  1. 定义状态:定义子问题的状态。
  2. 状态转移方程:找到子问题之间的递推关系。
  3. 确定边界条件:确定最小的子问题解。

对于斐波那契数列问题,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上述思路进行解决。我们可以定义状态 $dp[i]$ 表示第 $i$ 个斐波那契数,$dp[0]$ 表示第一个斐波那契数,$dp[1]$ 表示第二个斐波那契数。由此可得出状态转移方程:$dp[i] = dp[i-1] + dp[i-2]$,边界条件为 $dp[0]=0$,$dp[1]=1$。于是,问题的动态规划实现如下:

def fibonacci(n):
    if n <= 1:
        return n
    dp = [0, 1]
    for i in range(2, n+1):
        dp.append(dp[i-1] + dp[i-2])
    return dp[n]

这个实现方式避免了递归过程中的重复计算,因此性能得到了提升。

总结

动态编程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算法设计技术,通常应用在需要优化最优解问题中。在使用动态编程解决问题时,需要明确问题具备的三个特点:重叠子问题、最优子结构和无后效性。根据定义状态、状态转移方程、确定边界条件的思路,可以解决绝大部分动态编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