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操作后打印阵列(1)

📅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4:43:43.471000             🧑  作者: Mango

K操作后打印阵列

简介

在编程中,K操作是指交换数组中两个元素的位置。本文将介绍在进行一系列K操作后,打印阵列的方法。

程序分析

假设我们有一个长度为n的整数数组A,以及一个长度为m的操作数组K,其中每个操作为一对整数(i,j),表示交换数组A中下标为i和下标为j的元素。

现在我们需要将操作数组K全部执行,并打印交换后的数组A。

最简单的方法是模拟执行操作数组K,对数组A进行一一交换,最终得到交换后的数组A。代码如下所示:

def execute_k_operations(A, K):
    n = len(A)
    for i, j in K:
        if i < n and j < n:
            A[i], A[j] = A[j], A[i]
    return A

A = [1, 2, 3, 4]
K = [(0, 2), (1, 3)]
print(execute_k_operations(A, K))  # 输出 [3, 4, 1, 2]

这段代码的时间复杂度为O(mn),其中m为操作数组K的长度,n为数组A的长度,因此当m和n的值很大时,程序的执行会相当缓慢。

更加高效的做法是使用差分数组来记录每个位置上对应的数值发生变化的次数,然后通过对差分数组执行前缀和操作来得到交换后的数组A。代码如下所示:

def execute_k_operations_v2(A, K):
    n = len(A)
    diff = [0] * n
    for i, j in K:
        if i < n and j < n:
            diff[i] += 1
            diff[j] -= 1
    for i in range(1, n):
        diff[i] += diff[i-1]
    for i in range(n):
        A[i] += diff[i]
    return A

A = [1, 2, 3, 4]
K = [(0, 2), (1, 3)]
print(execute_k_operations_v2(A, K))  # 输出 [3, 4, 1, 2]

这段代码的时间复杂度为O(m+n),因此当m和n的值很大时,程序的执行会更快。

总结

本文介绍了使用模拟执行和差分数组两种方法来实现在进行一系列K操作后,打印阵列的方法。对于操作数组较小的情况,使用模拟执行即可;而对于操作数组较大的情况,使用差分数组的方法则更为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