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稀疏表的范围最大查询(1)

📅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4:49:56.644000             🧑  作者: Mango

使用稀疏表的范围最大查询

介绍

稀疏表是一种用于解决二维表的空间占用问题的数据结构,经常应用于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在数据库中,稀疏表常常被用来表示稀疏矩阵,用于优化查询性能。

范围最大查询 (Range Maximum Query, RMQ) 是一种在一维数组中查询区间最大值的问题。利用稀疏表的优点,我们可以将 RMQ 问题的查询时间复杂度降为O(1)。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稀疏表实现范围最大查询。

实现
数据结构

我们需要使用两个数据结构,一个稀疏表用于查询,一个预处理的数组保存要查询的原始数据。

在预处理数据时,我们可以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对数层次的区间最大值计算,得到稀疏表。由于稀疏表维度较高,为了简化计算,取对数后可以将数据层数减少到O(log n)。

以下为一个稀疏表的示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 | - | - | - |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1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 | 1 | 0 | 0 | 0 | 0 | 0 | 0 | | 2 | 1 | 0 | 0 | 0 | 0 | 0 | 0 | | 3 | 2 | 1 | 0 | 0 | 0 | 0 | 0 | | 3 | 2 | 1 | 0 | 0 | 0 | 0 | 0 | | 3 | 2 | 1 | 0 | 0 | 0 | 0 | 0 | | 3 | 2 | 1 | 0 | 0 | 0 | 0 | 0 |

稀疏表的每一列代表数据的不同区间长度,从上至下是一维数组,第一列代表区间长度为2^0,第二列代表区间长度为2^1,以此类推。表中的元素表示在该区间内从左到右最大值所在位置。

查询

当需要查询区间 [i, j] 的最大值时,我们需要先通过稀疏表计算区间最大值:

int k = log2(j - i + 1);
int maxIndex = Math.max(sparseTable[i][k], sparseTable[j - (1<<k) + 1][k]);
int maxVal = data[maxIndex];

其中,log2() 函数表示求自然对数以2为底的对数,即对数层数。

上述代码中,k 为区间长度对应的稀疏表列数,使用 Math.max() 函数查找区间内的最大值所在位置。最终从原始数据中取出最大值。

时间复杂度为 O(1)。

总结

使用稀疏表实现范围最大查询,时间复杂度可以优化到 O(1),适用于需要频繁查询区间最大值的场景。在实现时,需要进行预处理得到稀疏表,然后通过查询表格定位最大值所在位置从而得到原始数据的最大值。

代码实现可以采用 Java、C++、Python 等多种语言。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创建稀疏表和数据结构,以达到最优的查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