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机编译器和交叉编译器的区别(1)

📅  最后修改于: 2023-12-03 15:40:19.581000             🧑  作者: Mango

本机编译器和交叉编译器的区别

1.定义

本机编译器(Native Compiler)是指与当前正在运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相兼容的编译器,可以在该操作系统上直接编译源代码并生成可执行文件。

交叉编译器(Cross Compiler)是一种能够在一台操作系统下为另一种操作系统或不同CPU架构生成可执行文件的编译器。通常情况下,交叉编译器会在一个预定义的平台上编译代码并生成可执行文件,该可执行文件可在一个不同的、被支持的平台上运行。

2.适用范围

本机编译器适用于同一台计算机上不同的应用程序开发,如C、C++、Java、Python等语言。它们可以直接在目标计算机上编译代码并生成可执行文件,可以直接在目标机上执行,执行速度快,但由于不同的操作系统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此时要特别注意和处理这些差异。

交叉编译器主要适用于嵌入式系统、移动设备、网络设备等领域的应用程序开发。在这些系统中,CPU、硬件架构和操作系统架构往往不同,交叉编译器则可以在一台预定的平台上编译代码并生成可执行文件,在目标机上运行时可以克服硬件和操作系统差异,使得应用程序能够顺利运行。交叉编译器较于本机编译器,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包括硬件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版本、目标可执行文件的储存结构等,操作复杂度也较高。

3.优缺点

本机编译器相对易于使用,开发成本和时间都相对较低,可以快速地生成可执行文件,但由于操作系统之间的差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同操作系统的API、编译器器语法和不同硬件结构规范都可能导致可执行文件在不同操作系统上出现兼容性问题。

交叉编译器更为复杂,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但可以在各种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间保证程序的可执行性。交叉编译器所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可以在嵌入式系统、移动设备等限制资源的环境下运行,可以达到一定的优化效果。

4.应用场景

在多数的开发场景中,使用本机编译器是非常方便的。但在嵌入式系统、移动设备、网络设备等领域的应用程序中,交叉编译器则更受青睐。一个比较具体的应用场景是嵌入式Linux的开发。由于嵌入式系统往往都是使用ARM芯片作为主要的CPU架构,而ARM芯片的不同版本之间也存在很多的差异,因此,开发者需要一个能够在x86体系架构下运行的交叉编译器来进行嵌入式Linux的开发。交叉编译器可以在x86机器上将代码编译成针对ARM架构的字节码,并生成可在嵌入式设备上运行的可执行文件。这些可执行文件可以用于控制芯片内部硬件、处理输入输出、完全不同的编程语言等一系列操作。

5.总结

本机编译器相对易于使用,开发成本和时间都相对较低,可以快速地生成可执行文件,但存在着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交叉编译器更为复杂,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可以在各种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间保证程序的可执行性,但使用起来也较为繁琐。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编译器,才能达到最优的开发效果。

# 本机编译器和交叉编译器的区别

## 1.定义

本机编译器(Native Compiler)是指与当前正在运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相兼容的编译器,可以在该操作系统上直接编译源代码并生成可执行文件。

交叉编译器(Cross Compiler)是一种能够在一台操作系统下为另一种操作系统或不同CPU架构生成可执行文件的编译器。

## 2.适用范围

本机编译器适用于同一台计算机上不同的应用程序开发,如C、C++、Java、Python等语言。

交叉编译器主要适用于嵌入式系统、移动设备、网络设备等领域的应用程序开发。

## 3.优缺点

本机编译器易于使用,开发成本和时间都相对较低,但由于操作系统之间的差异,也存在兼容性问题。

交叉编译器更为复杂,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但可以在各种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间保证程序的可执行性。交叉编译器所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可以在嵌入式系统、移动设备等限制资源的环境下运行。

## 4.应用场景

在多数的开发场景中,使用本机编译器是非常方便的。但在嵌入式系统、移动设备、网络设备等领域的应用程序中,交叉编译器则更受青睐。嵌入式Linux的开发就是交叉编译器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

## 5.总结

使用本机编译器方便但存在兼容性问题,使用交叉编译器可在不同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间保证程序的可执行性,但使用复杂。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编译器,才能达到最优的开发效果。